心之所向,素履以往——2020年本科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司银铃个人事迹

时间:2020-11-25作者:宣传中心文章来源:人文学院浏览:1952

故事主人公简介:司银铃,女,中共预备党员,现担任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团委项目中心主任。2018年就读于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入学至今共获得奖学金四次,其中包括:2020年国家级奖学金一次,校级奖学金三次,荣获“校三好学生”、“优秀共青团干部”等荣誉,并在多次参加校“启航杯”、“哲社立项”、“五四杯”等科技创新创业竞赛并取得优异成绩。

一、学习篇:甘之若怡,不遗余力

记得2018年的高考发榜之后,一心向南的我,最终尘埃落定时,来到了最北的哈尔滨。刚踏入校园的我也曾觉得彷徨不安,因为不知道进入大学后能做些什么。但无论怎样,我始终告诫自己要把学习放在第一位,始终牢记自己的本职工作。对于学习这件事,其中的感受一定因人而异,有人热爱学习,有人讨厌学习。对我来说,学习是在大学生活中该做的一件事,所以,努力做好就行。

在思考怎样学习之前,首先应该明白应该学什么,而在思考应该学什么之前,首先要做的是“踏实”,也就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就我个人来讲,学习习惯上,我首先注重课堂效率,几乎是只要能够做到在课堂上消化知识,就不会给自己偷懒的机会。但这不是懈怠课后时间的理由,毕竟理解知识是一回事,掌握则是另一回事。因此,我会利用课后时间掌握同期所学的知识,更加深入和全面地理解课上老师所讲授的内容。在生活习惯上,我有一点强迫症,必须在该有时间内做完该有的事。同时,即使白天被在学习和其他事情充斥地满满的,我也会妥善安排好时间,一定要在白天做完所有的事情,绝对不会拖到晚上去熬夜搞东西,这样很伤害身体。

二、工作篇:无关风月,只关真心

从大一的部员,到大二的副部,时至今日,我已经成为了人文学院的团委项目中心主任。短短三年的时光里发生了很多让我怀念、让我成长的事,同样的,在这期间我也经历过很多困难,面临过很多挑战。但同时我也很幸运,在这个过程中得到过许多人的帮助。在学生工作的日子里,我的老师们给过我很大的人生启发,教会我许多为人处世的方法,也给予我诸多关切。我也在学生工作之中,得到了诸多学姐们的关心和帮助,还有很多同辈的支持与鼓励。

在接任项目中心主任之后的日子里,生活中最大的变化就是不能像以前那样,有大把大把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几乎所有不上课的时间都要为了工作而奔波。身边很多的朋友和同学,经常会问我的问题就是你为什么想到做这个,你为什么要花费如此多的时间,把自己的所有的课外时间都贡献出来呢?我的回答总是很简单的,因为“有意义”。在我看来,学生工作是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传、帮、带”的一个重要平台,如何方便老师和同学,发挥好二者间的桥梁作用是值得深思的。

对我来说,学生干部其实从来不是一项荣誉,更像是一份应当承担起的责任。在我成为其他人的学姐之时,我也一直想着如何去发挥自己的作用。通过学生工作的平台,我有幸把自己工作中的经验乃至教训与学弟学妹们分享,鼓励学弟学妹们积极参加学院的各项活动,发挥学生干部的模范作用,把积极向上的能量传递给身边的同学。对于学生工作我更想说,学生工作需要热情、需要责任、需要荣誉感,让自己成为大家生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给大家的生活带来更多阳光和色彩。

三、实践篇:热心公益、砥砺前行

进入大学以后会有很多机会参加各式各样的实践活动,这些实践活动不仅能够提高我们的实践意识与实践能力,也让我们在实践活动中感受专业知识、现代科技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切实帮助推进现代化社会建设工作。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应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丰富课余生活、深入体会生活,将课上所学知识真真切切地与实践结合起来。而在种种志愿活动中,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2019年暑期我参加的普法宣传实践团,进行的“三下乡”实践活动。

在与贫困县中学的法律教育一线老师的访谈和孩子们的交流中,我们发现了当下的法治教育仍有很多问题的存在。比如法律教学资源的贫乏,在新兴互联网时代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求程度已经大大的超出了任教教师们的成长速度。在一定程度上,教师们已经无法满足孩子们对各类法律知识的渴求,这些都不是仅仅依靠书本就能发现的问题。投身于社会实践活动,带给我的不仅是思维角度的转变,更是明白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与职责所在,在实践中肯定自我的价值,发现自己的不足。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对于我们的重要性不言而明。

四、写在最后:

心有理想,春暖花开。只有心中有最高的追求,才会有继续向前的动力,我相信,唯有不懈的努力和不断地奋斗才能给人生留下印记。大学应该怎样过?也许每个人心里都有着不同的回答,但对于我来说大学就要过得充满激情,有了想法就要大胆去实践。愿今后的生活乘风破浪,不畏失败,向着理想的方向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