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主人公简介
曹原,女,中共党员。2016年就读于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攻读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生期间获得校一等奖学金、校二等奖学金、“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校“三好学生”等荣誉;参与黑龙江省知青安养服务项目、黑龙江省特困老年人项目二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哈尔滨市新发镇留守儿童成长项目、黑龙江五常市留守儿童项目、黑龙江省救灾减灾项目,三项市级科研项目并顺利结题。研究生期间,担任社会学社会工作党支部书记,积极投身支部建设,成功参与校研究生党支部立项并取得优异成绩。
一、实践:make it better
大学四年和研究生两年的生涯我不止一次被身边的人询问:社会工作是什么专业?社会工作是干什么的?最初的我也非常迷茫,只是开玩笑的说,社会工作就是居委会大妈民政局大姐。后来,随着专业知识的学习,我对社会工作的认知不仅仅是局限于有偿的志愿服务,更多的是一种结合社会学、心理学、统计学各种知识来为社会的弱势群体解决问题。而我自己,也从最初的不理解不重视慢慢的多了许多专业认同。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我也越发觉得自己对于专业知识的不足以及学术性的科研实践能力的浅薄,步入大四,文科生“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强烈情怀使我毅然决然的踏上了考研的道道路,同时,我也毫不犹豫的选择攻读社会工作专业。
读研期间,参与了许多社会工作相关的项目,在每次活动过程中,我们都在回应服务对象的需求,比如鼓励留守儿童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思念、为福利院的特困老年人开展临终关怀。针对需求评估的结果,确定不同的活动主题,策划适合老年人或者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的人本主义团体辅导。我们用心的服务每次都可以得到服务对象积极的回应,他们很认真的参与活动,也在发生着积极的改变。
但是在不同的项目中,我越来越发现用自己的微薄之力想要解决他们全部的问题无异于蜉蝣撼树,我们无法帮助那些垂垂老去的人抵抗岁月的侵蚀,也不能带给那些渴望亲情的留守儿童父爱和母爱。我开始反思,我到底能为他们做什么,我所做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在一次专家讲座中,我突然领悟到了真谛,来自加州伯克利大学的教授Julian和香港督导陈安发的讲座让我犹如醍醐灌顶。在讲座中,教授们提到,每个社会工作者在实务的过程中都会有这样的疑问,我所做的到底能改变什么,我做这些的意义是什么。的确,相对于中国庞大的社会弱势群体和问题群体而言我们显得如此渺小,但是只要因为我们的干预和介入,对方能够有一点点的改变,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我们不能让留守儿童和父母团聚,但是我们让他们在成长的路上感受到快乐;我们不能阻挡老年人老去的脚步,但是我们能让他们这一天活的充实,这就是我们实务的意义。就如陈教授所说:我们要做的,不是make it best ,而是make a difference,make it better。
所以,研究生期间,我一直尽我所能,努力汲取学术知识,运用到实践项目中,在每一个项目中力求无愧于心,力求服务的每一个人,都能比昨天比从前变得更好一点点。
二、学习:脚踏实地
研究生阶段相对于本科的最大不同,是我们开始深入的学习专业知识,在这个阶段不仅是本专业的理论原著、中外期刊还是专业相关的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术理论书籍。我们从中抽丝剥茧,炼化成为自己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思想,从而形成自己对本专业乃至对自我对人生独特的塑造。
在思考怎样学习之前,首先应该明白应该学什么,而在思考应该学什么之前,首先要“踏实”,我的导师曾经教诲我:千万不要认为自己已经是研究生了,一些本科生学习的知识就不用学习了。我们很多基础知识不扎实,就需要学习本科生学过的知识。即使自己知道的,如果再看一遍,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必然会有新的理解。如培根《论读书》一文中的这句话:“有一技之长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其实知识本身不是力量”,知识只是一种潜在的“力量”。“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但“用书之智”并不能“全凭观察得之”,还需要“实践”、还需要“思考”,就社会工作而言,实践与思考的结合,就是在各种项目中不断锻炼自己,在实务中锤炼自己的能力。
如果说研究生两年的学术学习让我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那么理解最深的就是专业的核心理念:助人自助。
助人自助是社会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我们最应恪守的理念。社工不是布道者,更不是救世主,而是教人自助者。助人自助,它既体现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相互依存关系,同时也反映了人类和谐发展的基础。助人,可以包括任何有助于社会、有助于他人的行为。社工的专业价值中的“助人自助”,具体说就是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解决他们自己的问题。这种助人自助的特征正如:与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三、责任:用生命影响生命
学习社会工作这个专业已经是第六个年头,在这段时光里,我逐渐将帮助别人、为身边的弱势群体做一点哪怕是微小的善举当成了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份责任来自对专业的认同,来自“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情怀,来自做项目时他人的期望,来自内心的那份执着。
对于社会工作专业的我们而言,做项目的过程就是助人的过程,更是用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也是用自己的能量给别人带来光亮的过程,但是“勿以善小而不为”,哪怕我们的光只能照亮一个人,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就有意义。
在生活中有很多弱势群体的需求对我们来说都是小事,而正是这些小事的改变促使我们社会环境的逐步形成和改变,通过这些点滴小事,我们用自己的生命去影响他人的生命,用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
社工的力量虽然渺小,但如果千千万万个社工帮助千千万万个绝望、痛苦的人重获新生。那么这渺小的力量可以铸就强大的生命力,而社会也会在这强大力量中进步,一个国家和民族也会逐渐敲响和谐之钟。
用生命影响生命不再是一句说辞,而是一个目标。而这个目标,我知道,即使用尽一生也不一定能达到,只能像画渐近线那样无限接近。我知道周围一直都会有许多需要帮助的人,用我的所知所有倾尽全力帮助他们,影响他们的生命轨迹。一个人的力量是小,但我真切地知道,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从来都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