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彼岸只为海——2019年本科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孙嘉琛个人事迹

时间:2019-12-25作者:宣传中心文章来源: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浏览:2275

大三上学期要交的结课论文和课程作业比较多,各种忙碌后所有任务在12月中下旬基本都告一段落。恰有此机会,能转身回忆自己两年多来走过的路,恍惚间也有一种幸福感。我想从三方面总结回顾自己的经历,文笔拙劣见笑于方家,还请海涵。


 

一.时间安排

我们都要面临如何平衡好自己日常时间安排的问题,这是大学里的必修课。很感谢自己的高中母校培养了我自律的生活习惯,让我在大学这个时间相对自由一些的地方也能约束自己。

记得大一时每周一周二早八点钟在N301上中导西导课,我会在七点二十就从楼下门卫大爷那里拿钥匙开门开多媒体,放下包到中间大厅背英语;周三上午没有早课,但第二大节在S304有社概,我会在八点半就到教室,去教室外的大厅晨读。南楼的三楼大厅刚好向阳,早晨的阳光隔着窗户晒在身上很温暖。当时除了读些四级的内容,英语方面还背记了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英文稿、李克强总理在达沃斯论坛上的发言英文稿、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各种名人演讲,等等;汉语方面背《古文观止》和《离骚》、唐诗宋词、人民日报与中国青年报的社评合集。后来在11号楼和21B上课,也同样如此。这些习惯我直至今日也都还保持着,两年多来每天早上在做这些时我并没有很功利的目的——背这些东西,能直观提高期末成绩或加分吗?显然不能。但日积月累中培养着精神气质,积累着生命底蕴,受益良多。

在日复一日的平凡生活中,如果你想比别人多做些什么,唯一的办法就是让自己的时间更紧凑、高效。曾经有一段日子里我的时间总是以分钟来计算:每天中午12:20下课后跑回食堂买盒饭或回寝室泡面,趁泡面的功夫去收拾下午健身房要穿的和要换洗的衣服;吃饭时打开B站或网盘听社科类的网课;吃完最后一口饭就躺下,订一个16分钟的闹钟,小眯一会儿到13:15起床再跑向下午上课的教室。因为我想去健身房锻炼身体,因为我要做学生工作服务同学,因为我要花时间享受阅读……因为一天只有有限的24小时,所以只能在大家消遣放松的时候也保持紧促的生活节奏。当然了,非同常人的生活是有代价的,总是得失相伴。个中滋味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二.关于社会学

我很喜欢自己的专业,高中就有所接触,不过当时不知道它叫“社会学”。大一一整年我并没在公共课上找到“社会学的感觉”,只是继续看自己喜欢的历史方面的书。直到暑假参加了社会心理学的年会和研修班,在那里听了翟学伟、杨宜音、周晓虹等几位老师的讲授,又自己在家读了几本经典著作,才在大二豁然开朗,多少摸到了一点门槛。

在学习自己喜欢的内容时,我从来没考虑过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只是单纯觉得有意思,能解释自己在已有阅读中积压的困惑。我很赞成郑老师说过的一句话:“做学问要自己感兴趣才行”。我想,如果不大清楚社会学的一些基本思维和自己对什么感兴趣,大概也不会有持之以恒的动力。而且我认为,在知道自己的兴趣方向之后,如果更纯粹地追求获取知识本身的愉悦体验,反而会在最后收获意想不到的快乐。曾经我很困惑社会学究竟在学什么、将来怎么就业,尤其是在面对他人的询问时更想知道个所以然;我也很困惑将来自己会选择哪条升学道路,自己有没有能力继续追求自己喜欢的事物。但在大二以后,逐渐明白了这个学科,也就放下了一些无谓的执念,不再纠结于未来。我们在当下的学习和生活,可以不必那么追求“有用”,有些东西不是有用与否能判断的,就像以往我们经常说“XXX又不能当饭吃”,但生活中总要有些不能当饭吃的东西,对吗?

说着说着就偏离了社会学,但某种程度上讲也没错。我最近有种愈发强烈的感觉:我们学社会学、人类学,与其说是一个分析他者的学科,不如说最终是为了反观自身、关照自我。我们认识异民族、亚文化,或许都是在认识自己。这个过程很有挑战性,也很有趣,我很享受。

 

三.勇敢与坚持

或许我是个闲不住的人,总想多尝试着挑战自己,并希望能把一些事情坚持做下去。很多时候没人陪伴没人监督,就用“君子慎独”来勉励自己,再在心中默念两遍吴老师告诫我的“提高执行力”。

大一下学期开始我捡起了中断半年的写日记习惯,每天晚上在11号楼或21B或图书馆做完日常task后就记录下自己一天的行为活动,反思下哪里有待改善,并把第二天的大致计划列出一个清单。大二时常陷入压力和焦虑中,就开始在健身房上操课,去哈体院游泳,19年4月份开始晨跑……这些活动都一直坚持着没有中断。冬日的早晨军工操场一片白茫茫,擦鼻涕的纸会很快冻硬无法展开。但我相信自己的意志可以对抗-20℃的天气,也相信跑出的每一步都会留下些印迹。但行好事,功不唐捐。

还有一点就是勇气。19年哈尔滨马拉松之前我从来没想到过自己要参加,也没想过自己能跑很长距离。但感谢当时听从了内心的声音,没有被恐惧支配,毅然决然找名额去参赛。自那以后一发不可收拾,这半年多来逐渐喜欢并参加了各种马拉松比赛。其实就在前两天的冬季铁人三项世界杯报名时我也都还在犹豫,自己能否完成寒冷的挑战。当然还是报名了,不是不害怕,而是心中有信念,总有一些东西帮我们战胜恐惧。其实还有很多时候我也都在鼓励自己:当有一个活动想法但需要大量准备工作时,当面对自己喜欢的女生而不敢开口时,当想去找某个陌生人谈判达成妥协时,等等。勇敢些,我想成败与否都不重要,在你迈出那一步的时候就是自己的winner了。

 

结语

成伯清老师曾说过:“我们学社会学不是为了解放全人类,而是为了解放自我”。请允许我做一改动:我们上大学不是为了通往哪里,而是为了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数年后我们终将毕业,但大学精神和社会学的力量将伴随终生。在这个意义上讲,如何度过我们一生中的黄金时期便很重要。我想我还需要用之后的时间不断追问,不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