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琴教授与黄久儒副教授共话《卢卡奇再评价》

时间:2021-07-14作者:宣传中心文章来源:人文学院浏览:1557

2021年7月11日上午,由“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和“黑龙江省中东欧与俄罗斯思想文化学术交流基地”举办的“林中路讲坛(第18期)”,以腾讯会议和B站直播两种方式在线上如期进行。本次是“东欧新马克思主义代表性著作系列读书会”的第二次讲座,由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黄久儒副教授围绕《卢卡奇再评价》一书作主题发言。讲座还特别邀请到了,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特聘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教研室的主任,学科带头人,中国人民大学学科标志性重大规划平台“当代马克思主义国际研究平台”首席专家张秀琴教授担任与谈人和点评人,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20多所高校的师生120余人参加了此次读书会。读书会由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张笑夷教授主持。

首先,张笑夷教授对各高校的教师和同学们来到哈尔滨工程大学“林中路讲坛”表示诚挚的欢迎。而后介绍了张秀琴教授和黄久儒副教授的学术经历、研究特长以及擅长的研究领域。并且认为卢卡奇不仅被认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而且也直接影响了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深入研究卢卡奇不同时期的思想变化,不仅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他本人的思想,而且对于深刻理解西方马克思主义,乃至20世纪世界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复杂格局都具有特别的意义。

随后,黄久儒副教授系统地介绍了《卢卡奇再评价》一书,该书里面共有八篇文章组成,其中有五篇文章刊载在美国的《Telos》杂志上,还表明该杂志在美国,甚至是世界学术界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1983年,卢卡奇的学生阿格尼丝·赫勒把布达佩斯学派的弟子们对导师思想演变、心路历程,甚至包括情感经历等评论性论文汇集成册,最终形成了《卢卡奇再评价》。黄久儒副教授认为,对于卢卡奇无论作何种评价,其实质还要回到卢卡奇的思想本身,回到其理论本身。并根据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青年黑格尔》《关于社会存在本体论》等经典著作的逻辑线索提出了汇报的主要问题:“辩证法:从异在化的阐释到存在论的根基”。依据问题的提出,黄久儒试图从“启蒙思想为辩证逻辑奠基”和“社会历史逻辑的现实基础”两个方面去澄清卢卡奇对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阐释定向。其一,实际上,卢卡奇哲学关注的重点从来不是哲学思想发展过程中某个环节的争论,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这个时代中的特殊的使命和地位。大家都知道,黑格尔之后的19世纪,哲学陷入了重新寻找方向、重新探索出路、甚至是重新确定问题和对象的混乱情形。卢卡奇认为,只有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的学说,才能为20世纪的人类思想开辟了崭新的道路。也就是说,20世纪哲学不断分化的过程中,卢卡奇思想的目的在于阐明恢复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合理化地位的重要意义;其二,根据卢卡奇黑格尔式阐释定向可以清晰的看到,黑格尔哲学思辨唯心主义的一个最重要的特色,就是辩证法,即包含“正”“反”“合”三个环节,近代哲学首先采用这种三段式辩证法的是康德,体现为纯粹理性批判中的感性、知性、理性,其次体现为三大批判的理论理性、实践理性、目的论思想。但康德本人可能对这种三段式辩证法并没有自觉。对辩证法有充分自觉且科学表达的是黑格尔哲学。其三,马克思的经济学说是以辩证法作为其科学方法论的,实现了经济学的革命,辩证法不再是一种工具性的存在,而是一种具有生命的原则,也正是如此,辩证法只有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才能获得属于它的全部真实内容。 

张秀琴教授表示,非常高兴受到哈尔滨工程大学举办的“林中路讲坛”的邀请,同时,也非常看好和乐见于看到北方中青年学者开展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翻译,热衷于学术探讨的气象,并表示这是一件非常令人振奋的事情。张秀琴教授特别强调了卢卡奇思想在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中的奠基性意义,提出可以从卢卡奇一生的思想演进,从其代表性著作《历史与阶级意识》和《青年黑格尔》两部著作的副标题找到线索,即“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研究”以及“辩证法和经济学的关系研究”。这两个问题所开启的问题域,无论是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还是马克思发展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或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来说,都是从20世纪发展至21世纪的在全球范围内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不能回避的重要问题。因为卢卡奇对于辩证法的阐释路向,实际上它们牵扯到对于马克思学说的实质性理解。进而,张秀琴教授认为,对于卢卡奇思想的理解和把握要注重从两个方面展开。第一,研究路向和研究范式。一方面是开展卢卡奇研究可以从东欧新马克思主义视角展开,卢卡奇比较亲近的弟子们(赫勒等人)对于卢卡奇思想的理解和评价,无疑是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中的一个很重要而又不可忽视的“段落”,也是我们开展卢卡奇整个思想研究的一个绕不开的非常重要的部分,他们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理论研究范式;另外一方面,就像汇报人黄久儒老师提供的,从西方哲学史、或是思想史的角度来研究卢卡奇的思想演变过程,从德国古典哲学,或者是更早的笛卡尔近代哲学开始,可以说没有任何一段思想史完全是思想史,它一定是对于某种思想史的关注来投射到我们对现实的关怀,我们不认为传统的所谓的“古旧思想史”与现代思想发展完全是隔阂的;第二,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实际上卢卡奇在莫斯科完成《青年黑格尔》,通过对黑格尔的思维存在的关系的深度梳理,把最后的黑格尔的精神概念用“总体性”取代,是一个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试图真正“回到马克思”来完成20年代撰写《历史与阶级意识》没有完成的理论任务,学术界把它称作为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关系探讨,实际上是经济学和哲学之间的辩证关系的探讨。卢卡奇通过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结合来落实到历史的具体性,可以说卢卡奇开启的这项工作在21世纪仍然在路上,因此我们阅读卢卡奇的经典著作也仍然在路上。

最后,张笑夷教授对两位教授具有深度的精彩讲解和对话表示感谢!希望更多的人能去阅读《卢卡奇再评价》以及衣俊卿教授为其所写的长达2万字的中译者序言。《卢卡奇再评价》这本书的最大的价值就在于通过卢卡奇弟子们的视角,我们可以跳出《历史和阶级意识》,在更广阔的视域中来了解和审视卢卡奇的思想,这有助于我们超越纯粹的理论逻辑推演,在人类文化精神演进和思想家深层的文化诉求中深刻地理解卢卡奇的思想。张笑夷教授提到,今年是卢卡奇逝世50周年,希望以这样的读书会的方式,以再次回到他的作品的方式,以不断的在我们生存之路的哲学无尽的求索当中,来表达我们对卢卡奇崇高的敬意,对他心灵深处的这种文化家园和他对这种文化家园的精神守望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