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内高校首家学校社工站成立

时间:2022-03-24作者:宣传中心文章来源:人文学院浏览:974

宣传中心记者团记者 王胤文、吴雨菲报道)3月23日下午14时30分,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借助腾讯会议平台,于线上举行了学校社工站成立仪式暨2022年春季学期班主任工作交流会。人文学院党委书记崔彬、院长郑莉、副院长杨国庆、社会工作专业教师、辅导员、本科生班主任及驻站社会工作专业研究生44人参加会议,议会由学院党委副书记曹景杰主持。

根据学院实际工作需要,经学院党政联席会研究决定,成立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学校社会工作站。此站由学院社会工作专业教师和学生工作干部共同督导,由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MSW)研究生作为驻站社工,并在学工办设立联络员,为学院本科生、研究生提供社会工作服务。

会议伊始,曹景杰对班主任制度进行简单梳理,对学院班主任工作做了简单回顾,并提出学院班主任工作新思路,强调班主任工作应在三个方面聚焦,一是班级学风引导;二是考研就业辅导;三是科创竞赛指导。然后,对学校社工站成立情况做了简单说明,并提出社工研究生入驻学院学工办和本科生班级,将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融入到学生班级建设中,协助辅导员和班主任开展日常思政工作,组建一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新的育人队伍,成为育人力量的生力军,填补了育人组织体系的空白;打造辅导员、班主任及社工研究生协同育人新机制,开创高校日常思政工作新模式,这在省内高校育人实践上尚属首例。

接着,党委书记崔彬宣读学校社工站成立文件,对学校社工站机构设置做了具体安排,宣布学校社工站正式成立,并对社工站和学院班主任工作寄以厚望。社会工作专业刘辉老师对在学校社工站平台下如何组织社工研究生开展非集中实习专业实践活动进行解读。杨国庆副院长向大家介绍了人文学院学校社工站成立的背景,并强调实现社工站的“社工学工联动”既需要运用问题视角,也要运用优势视角,“专业的的人干专业的事”。

然后,院长郑莉发表了相关讲话。首先,郑莉指出学生工作最重要的是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在国家“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背景下,如何发挥社会工作、辅导员、班主任多方力量协同育人是我们应该思考的。接着,郑莉提出在学院辅导员任务繁重、老师科研和教学压力大的共同背景下,建立一种班主任与辅导员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工作模式,可以发挥班主任与辅导员的共同优势。例如,在班级学风建设、学生考研、学生科创方面,班主任老师可以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给学生提供更为专业的指导,而这个过程最重要的是老师要走近学生,改变与学生的沟通方式,增加与学生的接触和交流,全面了解学生。紧接着,郑莉强调学校社工站不仅是有效发挥社会工作专业力量的平台,也是辅助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然后,郑莉强调“人才培养”不是喊口号,要发挥好班主任—辅导员—社会工作的协同作用,把人才培养政策落实、落细,推进育人工作深入发展,实现学生在专业学习、人格培养、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全方位发展。最后,郑莉向各位辅导员、班主任、社会工作相关老师和学生表达了衷心的感谢。

最后,班主任工作交流会按年级分组进行,年级辅导员、班主任和驻班研究生分别在四个分会场对学校社工站及分组进驻班级这一新生事物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具体实施意见。

成立学校社会工作站对学院及本院社会工作专业发展意义重大,旨在将社会工作专业的相关理念、理论和方法运用到学校服务中,以学生为服务对象,针对其在学业、人际和心理等方面的个人问题,提供个性化服务内容,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持续发展。学院全体社会工作专业研究生表示他们将发扬孺子牛精神,共同助力学校社会工作站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