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战“疫”,同“屏”共振人文精神

时间:2022-04-20作者:宣传中心文章来源:人文学院浏览:637

(人文学院 赵美怡、彭文洋报道)近期,哈市疫情形势有所反弹,管控力度持续加强。在学校疫情防控要求及人文学院党委的支持下,人文学院法学系、社会学系、应用心理学系分别开展了一系列极具人文“追求卓越”“”五育并举”教育特色的“云”活动。学院党委及老师们充分发挥了疫情防控中的学术攻坚价值,为我院战疫期间提供了许多科学的、具体的、富有人文关怀的方案和举措,在缓解同学们在疫情期间产生的焦虑情绪的同时,也创造出了许多“新方法”,挖掘出了许多“新潜力”,更进一步提高了同学们的人文素养。


“疫”路相伴 从“心”出发 

325日晚7时,人文学院举办了一场以疫情下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心理健康讲座,人文学院应用心理学系蔡丽老师受邀担任主讲人。本次讲座中蔡丽老师带领同学们回顾了疫情蔓延下社会生活方式的重大变迁并分享自己在疫情防控政策下的教学经历和生活经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疫情防控观,提高学生疫情防控意识。此外,蔡丽老师与学生们进行线上互动,了解学生在校真实的情绪状态,针对学生们提出的情绪问题做出了详细解答,并从心理学角度剖析人体生理结构,解释不良情绪的来源,通过分享自己接触的个案经历,教导学生如何利用危机干预的方法控制和平复自我情绪。此次讲座不仅让同学们对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助于同学们主动调整自己的身心状态,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疫情状态下的学习生活,实现高校大学生身心健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除讲座外,人文学院辅导员及班主任老师时刻关注学生们的心理状况,随时为需要的同学们提供必要的心理疏导,并定期开展心理委员培训会,引导各学生干部发挥作用,及时对同学们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及报告,对心理问题形成常态化关注。


疫情防控 法制同行

43日晚630分,由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主办的面向全校的“疫情防控 法治同行”普法讲座于腾讯会议召开。本次参加讲座的院系有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南安普顿海洋工程联合学院以及未来技术学院。人文学院法学系教师陈斌受邀担任主讲人。在讲座中他重点围绕《传染病防治法》、《突发事件应对法》、《野生动物保护法》、《国境卫生检疫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有关内容,为当前防控疫情提供法律参考,全力推动学校依法防疫,也为法学系学生拓宽了视野,增加了新的学习思路。

 

倾心交谈 共赏佳片

43日晚7,在微信群聊社会学大家庭疫情吐槽与支持群(以下简称支持群)中,社会学系的老师和同学们共同组织了第一次影片赏析活动。人文学院院长郑莉、副院长杨国庆、张翼飞、教授刘军、王军、副教授尹韬以及70余名同学一同通过腾讯会议线上共赏影片《让子弹飞》。影片播放进行时,同学们积极在弹幕区留言,参与话题的讨论,思想碰撞。刘军教授通过对影片中丰富象征意义的剖析,为同学们建构了多个蕴含在“影片之外、现实之中”的典型场景。张翼飞副院长则从中国古代历史入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电影故事对现实的映射。老师们系统而深邃地解读《让子弹飞》影片中社会学思考,讲解在中国语境下艺术的研究价值。此番解读启迪明智,引人深思。在活动尾声时,老师们希望同学们学会将审美注入研究,将社会学中“人与人的互动”扩展到“人与物的互动”,培养批判思维,见微知著,睹始知终。


“接着奏乐 接着舞”

45日晚上7,本着师生共乐想法社会学系支持群的同学和老师组织了第二场活动——“接着奏乐,接着舞卡拉OK大联欢。此次k歌活动邀请到了人文学院党委副书记曹景杰、人文学院教师刘军、赵岩、徐娜、原泉以及多位校内有名的歌神小将,不仅挖掘出了一批能歌善舞、多才多艺的老师和同学们,也为其他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听觉盛宴。从诗歌朗诵到甜酷rap,从《千千阙歌》到《东北民谣》,歌声与互动拉近了师生距离,驱退了料峭春寒,也使大家暂时从封校的苦闷中解脱出来。


话剧之夜 畅谈爱情

46日晚7社会学系支持群的师生们迎来了周三话剧夜,活动发起人焦文博同学邀请老师同学们共赏话剧《恋爱的犀牛》。特邀嘉宾刘久老师跟同学们分享了《恋爱的犀牛》对她不同人生阶段的重要影响,《恋爱的犀牛》讲的不只是爱情,它总能在我怀疑理想时,使我坚定。赵德雷老师为同学们解析了恋爱的心理学奥秘,高明华老师则让大家知道了什么是神仙眷侣。原来,师生之间不仅可以谈学术、谈课题、谈项目,还可以谈爱情、谈理想、谈艺术疫情可能会限制我们的行动,但不会阻碍我们追求美好的脚步。

 

学术前沿 时刻关注

412日晚7时,社会学系赵岩老师分享了有关量化方法的讲座,师生共听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刘世定教授的专题讲座《社会科学研究中的理论建模:方法与案例》,学习量化研究如何避免空洞、如何避免陷入方法主义的窠臼。从日常生活到学术研究,为同学们带来了全方位的关怀。


线上观影 引人深思

416日晚7时,结合中国尤其是东北严峻的老龄化形势,师生于“云端”共同观看了韩国电影《我爱你》。一起探讨了老年人面临的困境、年轻人和青年人该有的态度和作为以及社会工作存在的问题等。最后,大家将话题升华,向自己发问,“我们该如何度过一生”,引发了同学们在后疫情时代对人生的思考。


“暖心姐姐” 伴爱护航

323日人文学院学校社工站成立起,共有17位来自于社会工作专业的驻站研究生走进班级中,将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融入到学生班级建设中,协助辅导员和班主任开展日常思政工作,组建起了一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新的育人队伍,开创了高校日常思政工作新模式。在疫情形势下,她们化身“知心大姐姐”、“解忧树洞”为同学们排解因疫情产生的不良情绪,帮助同学们解决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类实际困难,与同学们一起等待疫情过后的人文“好春光”。

   

  疫情防控与人才培养并举,集中管控和人文关怀共存。人文学院将在日后不断发掘疫情状态下的“新潜力”,通过不限于以上形式的活动,为学生们提供更好的在线学习、在线提升、在线交流的可行性方案,并采取边计划、边实施、边完善的办法,即时拟定方案并付诸行动,为人文学子增强疫情防控信心、扎实提升学术能力做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