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讲坛】第240期:中国医学人类学四十年——进展与走向

时间:2023-05-12作者:宣传中心文章来源:人文学院浏览:532

(宣传中心记者团记者 张箬玘、陈姝霓报道)5月10日晚7时,由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主办的第240期人文讲坛讲座于腾讯会议平台举办。本次讲座主题为“中国医学人类学四十年:进展与走向”,由人文学院高明华教授担任主持人,中山大学余成普教授受邀主讲。人文学院部分师生参与讲座。

余成普,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教授、院长,研究方向为医学人类学和医学社会学,曾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民族研究》、BMCPublic Health、BMJ Open 等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

讲座开始,余成普教授介绍了医学人类学的早期研究,引出了此次讲座的内容:医学人类早期的“应用”与“理论”之争。接着,余成普教授对中国医学人类学的三个阶段进行了阐述,具体分为引介阶段、学科理论的应用阶段、田野和理论并重,并仔细讲述了各个阶段的代表人物以及代表作品。之后,余成普教授从“凯博尔范式革命”当作切入点,分析了“凯博尔范式革命”对医学人类学和中国的深刻影响,挖掘了凯博尔的基本方法论,从中深入理解了基本方法的好处和弊端,对“凯博尔范式革命”进行了深度反思,向师生解释出自身对“凯博尔范式革命”的见解。此次,余成普教授又从其中引申到“民族医学”,为了方便师生理解,余成普教授列举了几个通俗易懂的例子,引出了医院民族志,说明了现在既有的对民族医学的两种研究路径,即民族信仰和医药,引申解释了对民族医学的反思。然后,余成普教授分析中国医学人类学的第一波浪潮,讲述了其中可能的推动力,探讨了中国医学人类学第二波浪潮的可能性,表明了新冠疫情在其中所造成的影响力。同时,余成普教授用自己的见解阐述出了疫情对于人类学学科的影响。最后,余成普教授向在场师生说明了医学人类学未来的走向,并分为了五个方面,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对于医学人类学未来发展的期望。

讲解结束之后,来自各地高校的学子纷纷向余成普教授表达出自身的困惑,余成普教授耐心地对其讲解,并与学生们进行积极沟通。经过本次讲座,在场师生表示受益匪浅,对中国医学人类学有了更全面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