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讲坛】第251期:田野的发散与收束:以中国大陆的独立文化工作者与“独立”意义的探寻为例

时间:2023-08-09作者:宣传中心文章来源:人文学院浏览:606

(宣传中心记者团记者 郑好、张箬玘报道)87日晚上730分,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人文讲坛“田野与理论反思”暑期系列讲座第——田野的发散与收束:以中国大陆的独立文化工作者与“独立”意义的探寻为例在腾讯会议如期举行。剑桥大学博士候选人刘若曦受邀担任讲演人,哈尔滨工程大学吴肃然教授中南大学刘灿姣教授南京大学杨旸博士担任与谈人,哈尔滨工程大学李昕茹讲师担任主持人

刘若曦,剑桥大学社会学系博士候选人,研究领域为文化社会学与劳动社会学。特别关注自雇/独立工作者、自由职业者、文化工作者,与广义的非正式会议劳动。刘若曦博士论文的研究对象是中国大陆的自雇独立的文化工作者,在2020年5月至2021年4月期间,刘若曦在中国大陆一些城市和乡村进行了田野调查,主要包括了作为城市案例的广州和乡村案例的景德镇。研究采用了一系列定性研究方法,分别为参与观察、深度访谈和日记法,调查了中国文化工作者的工作与生活方式、自我实现与文化生产过程中与各社会要素之间的协商,并突出了他们在充满不确定性的背景下寻求替代方案的实践。

在讲座伊始,刘若曦介绍了自己田野研究的主题与问题。在详细解释了“自雇”的概念后,她又分享了自己研究所参考的文献与理论。接着,她细致地阐述了自己的田野经历并对田野中的采访、日志、受访者特征等进行了细致的归纳总结。最后,她对田野问题的反思、如何进行发散和收束进行经验分享,如聚焦群体、寻找群体共性等。

刘若曦分享结束后,吴肃然教授刘灿姣教授杨旸博士分别发表了自己的感想和思考。在随后问答环节上,刘若曦对部分参会成员的问题进行了回答

在讲座的最后,李昕茹讲师进行了总结发言。通过本次讲座,参会人员对于田野的发散和收束有了新的思考,相信对未来的田野研究能够有新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