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程大学校友有约第70期暨第五届“鹿鸣杯”文学作品创作大赛启动仪式圆满完成

时间:2023-08-30作者:宣传中心文章来源:人文学院浏览:841

(宣传中心记者团记者 晏文荻、赵丰报道)8月29日下午3时30分至5时30分,由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哈尔滨工程大学校友会、哈尔滨工程大学鹿鸣文学校友联谊会、哈尔滨工程大学鹿鸣文学社联合主办的第五届“鹿鸣杯”文学作品创作大赛启动仪式在哈尔滨工程大学启航活动中心四楼教师沙龙成功举办,人文学院党委副书记曹景杰担任主持人。哈尔滨工程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吕冬诗,人文学院党委书记崔彬,校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金声,校友办副主任郭峰,校团委副书记赵宁波及鹿鸣文学社指导教师张继军教授出席仪式。鹿鸣文学社校友联谊会会长、校友孙剑,校友袁锐、楚云萍、杨缙也受邀返校并出席现场,哈尔滨工程大学部分学生参加了仪式。

活动伊始,吕冬诗向到场嘉宾和师生致欢迎词,跨越山海,书信留痕,文学可表达情感,也可表明心迹、志向,他以校友经历为例,将专业素养与文字表达能力喻为围棋的“两口气”,两者不可偏废。他还对支持文学社建设的校友表示了高度赞许,对同学们提出了殷切期望。

随后,由人文学院2021级法学专业张惠婷同学朗诵袁锐作品《火种》中的精选片段。朗诵慷慨激昂、情感丰沛、感人至深,仿佛将抗日时期的峥嵘岁月重现于在座各位的面前。

接下来,为庆祝哈尔滨工程大学70周年华诞,袁锐向母校赠送价值5500元的新书《火种》100册,金声、郭峰和赵宁波向校友颁发捐赠证书、收藏证明和纪念品。孙剑、楚云萍、杨缙校友向学校及鹿鸣文学社赠送楚云萍书法作品。

袁锐、孙剑校友分别发表讲话。二位从各自的求学经历及校园生活出发,追忆往昔文学创作生涯、勉励在座的学弟学妹,并祝贺母校生日快乐,预祝此次文学作品创作大赛成效斐然、取得圆满成功。

时代不同,但文学一脉相承。鹿鸣杯构建出一座校友与母校的桥梁,在场校友均深感自豪。借助温暖而美好的文字,声声入耳的朗诵,穿越风雨穿越岁月,徘徊在七十周年军工的上空。在庄重陈赓像与回廊间,一群热爱阅读的读书人,与前人作了一次美好的文字邂逅,留下佳音,在每一个参与者的生活中,留下文学的印记和启迪,这便是“鹿鸣杯”创立至今的真正意义。

随后,人文学院党委书记崔彬宣读第五届“鹿鸣杯”文学作品创作大赛活动通知,与会嘉宾共同上台启动大赛。

   仪式结束后,校友有约70期讲座正式开始。

   主讲人袁锐从他在哈尔滨工程大学的求学生涯开始谈起,出生于湖南常宁大山中的袁锐,自小就成绩优异,可在坚持读书并考入哈尔滨工程大学之后,母亲却递给他东拼西凑来的300多元钱对他说,“拿着这些钱买张火车票去学校看看,然后就去南方打工吧。”然而,学校报名处的“助学贷款”绿色通道却让他得以追求梦想、走向更广阔的世界,勤工俭学中心的主任也是袁锐的大四学长,他将自己过冬的衣服拿来给袁锐,还给他提供了勤工助学的机会。“很多次,我忍不住想要放弃学业。”袁锐修的是法律、工商管理双学位,上课和勤工助学、打工几乎占用了他的全部时间。袁锐回忆,幸好身边的老师、同学一直无私地鼓舞和帮助他,让他能够坚持完成学业。是求学之路奠定了他文学之路以及人生之路的总基调。

   袁锐说,写作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年轻时生活阅历不够,怎么办,只能通过看书这种间接的方式弥补。”对袁锐的创作产生较大影响的作家有两位,一位是鲁迅,其尖锐深刻的文风以及强烈的忧患意识让他萌生了成为作家的念头。另外一人便是金庸,袁锐认为金庸创作的武侠小说中,完美地将周易、诗经、唐诗、宋词、元曲、茶道等诸多中华优秀传承跟历史事件糅合,给读者带来精神盛宴。

   从大山深处的文学梦,到四千余万字的文学之路,从《仙界归来》《星界守护》到《火种》,袁锐从真实历史的缝隙中抓准题材,用流行网文的创作法讲好故事,坚持用不变的初心做大胆的创新。

   哈尔滨工程大学校友有约第70期在火爆袁锐校友签名赠书活动后结束。曹景杰跟同学们说:“袁锐所讲即是个人苦难成长史,也是奋斗成功史,这种自我爆料的讲法只能是在母校才会有,其情感的真挚令人感动,值得感恩珍惜!”书友们纷纷表示,不虚此行,获益匪浅。有位同学活动后感动并激动地写道:“文学作品记载了我们的生命记忆,不管科技如何发展,哪怕越来越少人写,但人间情义、人间温暖会长留永驻!” 


古人宴饮之乐何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此乃原君王宴请群臣时所唱,后渐入民间,

天子饮酎,百姓饮酒,其乐融融。

值军工七秩之庆,

听此日呦呦鹿鸣,吹笙鼓瑟,

互助精诚,共盟砚席之誓。

谨以校友之约,以笔会友,书向鸿笺,

好将待客之道,载明校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