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上午,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第四次研究生代表大会在行政主楼胜利召开。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吴际、学院团委书记赵晴、学院学生会秘书长薄国庆(代学院研究生会秘书长李瑶)、校研究生会主席团成员候选人郭子怡、航天与建筑工程学院代表杨博文应邀出席大会,39名研究生代表参加大会,大会主席团执行主席杨雨忱和研究生会傅钰瑶分别主持会议。
学院党委副书记吴际在致辞中强调,研究生会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贯彻相关重要思想与论述,遵循党的教育方针,秉承“大工至善、大学至真”校训,践行“忠诚、坚韧、团结、创新”校风,恪守“严谨、求实、勤奋、创新”学风,开展多元化活动以打造育人高地、注入青春创新动能。研究生会应践行服务宗旨,彰显责任担当,面向全体同学实际需求,以扎实工作赢得广泛认可;坚守工作标准,筑牢建设根基,加强内部管理,坚持精干职能,树立清新阳光的组织形象;强化思想引领,坚定理想信念,引导青年学生怀抱梦想、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学院团委书记赵晴在致辞中首先肯定了过去一年研究生会在思想政治引领、服务成长成才、学术研究创新、自身组织建设等方面的成果;接着明确了高校研究生会的重要定位与作用,大会需围绕学校和学院“双一流建设”与“十四五”规划来确定研究生会未来工作思路与任务,并指出研究生会成员要持续推进组织改革与创新,着力解决学生关心的实际问题,全体代表要认真履职尽责,确保大会各项议程圆满完成。
校研究生会主席团成员候选人郭子怡在致辞中回顾了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研究生会在学院党委领导、校研会与学院团委指导下,以“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为宗旨开展的工作及获得的广泛认可,提及过去一年校研会与学院研会联合举办的系列活动,肯定学院研会发挥专业优势的表现;接着引用习近平总书记致全国青联十四届全委会和全国学联二十八大贺信内容和总书记视察学校时的嘱托,强调对研究生会工作的指引。作为国防特色高校的研究生组织,她对未来校院研会合作提出要强化学术品牌建设,营造浓厚学术氛围;丰富育人载体,设计更贴合研究生需求的文体活动;完善权益维护机制,聚焦同学普遍需求,加强组织自身建设。
大会听取、审议并通过第三届研究生会执行主席杨雨忱的工作报告,报告系统梳理和总结了研究生会在思想政治引领、服务成长成才、学术研究创新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果,并在总结成绩的基础上,提出未来一年的工作重点和发展方向,要强化理论武装,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持续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深化改革创新,聚焦服务效能全面提升,推进组织改革纵深发展,实现研究生会工作创新突破,为学院发展和强国事业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大会选举产生了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第四届研究生会委员会委员、第四届研究生会主席团成员。
李萧蔷、陈俊好、吴静秋、杨雨忱、姜羴、姚士亮、常猛、贾开阳、黄辰雨9人当选委员,杨雨忱、李萧蔷、吴静秋3人当选主席团成员。
在大会正式会议召开之前,大会还召开了代表团会议、主席团会议和预备会议,并圆满完成相关会议议程。
大会胜利闭幕后,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第四届研究生会主席团第一次会议于行政主楼召开,会议推选杨雨忱为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第四届研究生会执行主席。
11月8日中午,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第四届研究生会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行政主楼302室召开,新当选的第四届研究生会委员会委员参加会议。
会议聘任李瑶为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第四届研究生会秘书长,学院团委书记赵晴代为致辞,赵晴在致辞中强调,研究生会是校院联系青年学生的重要桥梁与校院协同发展的关键力量,当前学校正处于践行“三大强国”建设使命、传承哈军工优良传统的重要阶段,研会成员需立足校园大局、扎根学生群体,以实际行动践行“强国有我”的誓言;随后提出三点要求,一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通过多样形式筑牢青年学生思想根基、树立科技报国志,二是立足人文社科特色,传承哈军工精神,开展贴合青年特点的活动以强化价值引领,培育新时代好青年,三是引导青年将个人发展与国家需求、强国强军事业紧密结合,鼓励专业领域刻苦钻研、勇攀高峰,为校院发展添砖加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第四次研究生代表大会圆满落下帷幕,本次大会的成功召开为学院研究生工作注入了新动能。相信在学院的坚强领导和悉心指导下,新一届研究生会必将以崭新的面貌和昂扬的斗志,为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