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22日下午15时20分至17时20分,人文学院第36期知识产权法学术沙龙在主楼316教室如期举行。本次沙龙主题是“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的法律限制研究”,由17级法学研究生齐芳做主题发言,法学系张冬老师、博士生郭娜娜、16级硕士生赵靓婷、17级硕士生林肖依、牟群鹏、18级准硕士生由天舒、14级本科生况斓、黄瑞、李颖超、16级杨翩然、易梦迪、张延祥、娄世超、陈卓静、常思齐、刘宇杰、吴方芳、17级林玉杰同学积极到会,并参与讨论。
首先,齐芳就主题“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的法律限制研究”做了简要梳理,并提出对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进行法律限制的根本原因。进而,以混淆理论和淡化理论为着眼点,阐释了驰名商标淡化保护的理论基础,并且从淡化行为的危害性与侵权判定理论的不足肯定了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存在的合理性,从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本身存在的风险性阐释了对反淡化保护进行法律限制的原因。之后,从商标“显著性”的标准、实际淡化还是淡化可能等方面介绍了法律限制在立法和实践环节中存在的不足与争议,并对法律限制的适用对象、淡化的构成要件和立法建议等方面提出限制措施。
随后,与会同学纷纷发表看法。其中,郭娜娜、赵靓婷同学对行为人主观善意的判定标准、对相关理论的界限认定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林肖依、牟群鹏同学就平衡相关的基础理论和反淡化保护与法律限制的关联关系发表了自己的观点。由天舒、况斓、黄瑞等同学建议是否可以从驰名商标的特殊性、商标相似性的认定等方面对驰名商标进行保护。张冬老师从驰名商标的跨类保护与规定反淡化保护的行为类型等方面提出了创建性的意见。
进而,张冬老师就论文写作中存在的典型问题以及同学常见的缺少创新性和逻辑严谨性等具体困惑提出了中肯建议。
答疑解惑环节中,同学们就共同关心的职业规划、文化侵略与文化交融界限认定话题,畅所欲言,互助交流。傍晚时分,窗外春雨清凉,沙龙在温暖的氛围中结束。六月沙龙暨年会,同期待。(撰稿人:齐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