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8日晚,人文社会科学学院2019级法学本科生读书营于主楼311举办了“读书分享会”。此次分享会由教师法学系党支部书记刘沫茹组织,邀请人文学院党委副书记曹景杰参加;2019级法学读书营全员参加本次活动。
麦家说过:“读书的长度是需要锻炼的,当你每天多增加一点阅读量,你自然会习惯,你的人生就会慢慢变得厚实,你的内心就会变得生动、善良、细腻、美好。”法学党支部一直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为了不断提高法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于今年10月创建了读书营,号召学生们每个月读一本好书。学生们也积极响应,热情参与,展现了对于阅读的浓厚兴趣。
读书不应是孤单的旅程,好的书籍应该被更多人了解。为此,法学读书营举办了此次读书分享会,希望通过交流分享,能让更多人读到好书,产生思想的碰撞和灵魂的共鸣。分享会伊始,主持人周思渊同学带领大家回顾了前两期读书营活动,展示了前两期读书营的照片合集。随后曹书记发表讲话,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并希望分享会能成为一项常规活动长期举办下去。曹书记认为,读书营可以成为法学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之间的重要联系,要办成党支部面向学生需求的持续性的品牌活动。同时曹书记还向同学们提出要求,希望同学们形成”自转“,今后将读书以及分享会变成自发性的活动,由同学们自己牵头,自己组织。
分享开始后,由14名同学向大家依次介绍自己喜爱的一本书,了解书的作者及主要内容,并分享读书的心得和感悟。这些书覆盖面较广,从专业书籍《刑法的私塾》到历史名著《大秦帝国》,从小说《幻灭》到哲学领域的《幸福之路》等等,同学们对于好书的喜爱溢于言表。路阳同学分享的《平凡的世界》,启发大家对于人生”平凡“或”伟大“的思考,张楠同学分享的《邓小平时代》,引发大家去回顾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前后的时代风云变幻。孙冰心和向珍源同学分享了同一本书——《愤怒的葡萄》,这本书反映了美国工业化过程中流亡农民的命运。她们着重讲述了书中的一位经典人物,作为农村家庭主妇的汤姆的母亲,她的伟大和无私使得孙冰心同学在分享时数度哽咽,也让现场聆听的同学们被深深触动。分享之后,读书营的同学们还一一向大家推荐了自己认为最值得一读的书籍,让大家的书单又增添了更多的好书。
最后,刘沫茹老师进行了活动总结和点评,鼓励大家热爱读书、坚持读书,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她提到了三种力量,即文字的力量、思想的力量、时间的力量。仓颉造字,夜有鬼哭;文字的力量可见一斑。关于思想的力量,拿破仑曾说,利剑虽锋,从长而论,总是败在思想手下。而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中,时代的车轮缓慢而坚定地前行,能够验证是非成败的,唯有时间。让我们通过阅读,体会人生的美好,找到自己前行的动力。此次分享会进行了三个小时还意犹未尽。一人分享一本书,一次交流分享会就能让一个人了解三十多本书。让同学们好读书、读好书,在书籍的陪伴下成长,这也正是举办读书营分享会的目的。此次读书分享会的成功举办,让同学们都对下一次的分享会充满期待。(撰稿人:陈雨微 周思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