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的清明”——2021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曾曼佳个人事迹

时间:2021-11-25作者:宣传中心文章来源:人文学院浏览:2605

曾曼佳,2019年进入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学专业学习,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硕士研究生期间获2021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20年研究生学业一等奖学金、在国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一篇,积极参加学术会议并获得发言汇报机会。2019年曾任人文学院研究生会文体部部长,本科生双创导航员。2015—2019年就读于南京师范大学,本科期间多次获得优秀学生奖学金、多次获得校级社会实践先进个人、文体活动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一、学术:侍奉自己唯一的神明

本科时的好友曾对我说:“你已经很幸运了,这么早就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东西,有的人要走很多弯路耗费很多时间才知道自己喜欢的是什么。”虽然本科并非社会学专业,但我们开设了许多相关课程,从郑杭生老师的《社会学概论》开始,我就被领入到了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后源于心中的热爱,坚定的在考研中选择了社会学。在很多人看来,人文社科就业面相对狭窄,未来薪资不够可观,属于冷门专业,但人的幸福与否并不通过这些来衡量。可以通过自己喜爱的专业去寻找这个社会运转的法门,已然是人生路途中一份十分宝贵的礼物。

学术是一项缓慢且耗时的穿透硬木板的工作,热爱与坚持缺一不可。研究生一年级有着繁重的课业,看不完的专业书籍和大量的课堂汇报都磨练着我的意志,每晚睡觉时都会在脑海中思考理论的脉络与逻辑。大量的阅读和写作都是提升学术能力必要的学术训练,每一项都需要认真对待。但学术也是可爱的,将理论作为探照灯走进现实社会,去到田野当中调研,收集资料归纳总结进行分析,这些工作都令人满足雀跃。对学术进行“驱魅”,并仍然与它欣然为伍,在求学的道路上,需要感谢我的导师赵德雷老师的支持和鼓励,感谢大飞老师、殷亚迪老师给予的帮助,还有我善良可爱的同学们,感谢爱我的每一个人,正因为大家的存在我才能够行路至此。

二、实践:走出象牙塔

要对中国社会进行研究,费孝通先生倡导从实际生活出发,去理解实际生活,乃称“从实求知”。布迪厄也身体力行的倡导实践社会学,通过实践,为我们搭建了从经验到理论的桥梁。我的研究旨趣在于乡村社会学领域,我一直思考着:未来乡村的道路在哪里?要回答这一个问题,首先必须走进到乡村社会当中,去体验和感受当下乡村最真实的发展脉搏。社会学的实践需要我们通过真实的田野对实践状态的日常生活进行深入的观察和理解,揭示维持既有生活的制度或者逻辑规则。在确定自己研究问题的基础上,以理论和方法为工具,以实践为方法,去做研究,是我做研究的方式。

三、互相帮助,结伴而行

上野千鹤子在2019年东京大学的演讲上说“你们今天之所以能觉得努力就有回报,是因为在过去的岁月里,你们周围的环境激励着你们、督促你们、支持你们,并且称赞你们所获得的成就。”正因为我们深受社会和身边的人的帮助,我们才有前行的勇气,而我们也需要将这一份力量传递下去。在学校期间担任文体部部长、双创导航员都让我通过自己的力量,与大家一同前行,为大家上课的同时也让我对已有的知识进行了整理与回顾。当学院举办各类会议时,我也积极报名成为志愿者,在需要我的地方发挥自己的作用。

四、寄语

两年多的求学生涯,让我从远在西南的家乡来到祖国的东北角,哈尔滨冬天的大雪让人如痴如醉又倍感清醒。选择学术和科研,需要我们对自己进行深入的思考,认清内心最珍视的价值与最迫切的渴求,希望大家都能够找到自己唯一侍奉的那一位“神明”。最后引用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一段话作为对未来的寄语并与大家共勉:“不要用自己的理想遮蔽了现实,在狂热中走向不惜一切代价的不择手段;而应该在清醒看到现实总是背叛理想的同时,还能依然勇敢面对,去做缓慢地穿透硬木板的工作,尽力成为平常意义下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