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中心记者团记者曾诗妤报道)10月30日上午10时30分,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于线上开展“人文思政讲堂”第23期人文思政讲堂。本次讲堂以“乡村振兴与中国特色农村社会工作”为主题,由人文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吴际担任主讲人,人文学院师生全体参与。
本次讲座旨在结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向同学们阐述我国乡村社会工作发展现状,从而增进同学们对国家政策与发展现状的了解、激发同学们的责任感与主人翁意识,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讲座开始,吴际首先提出了与主题相关的五个常见议题: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乡村社会工作、扶贫社会工作、乡村社会工作站。随后,吴际从服务生活贫困的案主、构建包容性中国特色农村社会工作体系、农村社会工作对乡村振兴的因应研究三个方面,由个人需求延伸到工作体系的构建、再到工作体系对政策的响应,层层深入地向同学们剖析了乡村振兴政策下农村社会工作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趋势,回应了讲座开始时提出的五个议题。在构建包容性中国特色农村社会工作体系方面,吴际强调,不论是哪种社会工作介入策略,都需要基于对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新型现代化方案的深刻理解,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尊重当地不同年龄、不同经验的农民自主选择的意愿,提供不同类型的社会工作服务。在农村社会工作对乡村振兴的因应研究方面,吴际重点分析了当前农村社会工作的欠缺之处,以及其适应乡村振兴战略所应做出的转变,着重指出了社会工作者应扮演的角色,为同学们理解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社会工作专业视角。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献上热烈的掌声,表示此次讲座内容丰富且分析深刻,不仅让同学们充分了解了我国农村社会工作现状和乡村振兴战略,同时还就工作现状问题启发同学们思考,让同学们获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