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讲坛】第242期:二战后国际法体系演变与中国角色

时间:2023-06-10作者:宣传中心文章来源:人文学院浏览:708

宣传中心记者团记者张箬玘、陈姝霓报道)66日下午,受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邀请,盛红生教授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人文学院领导亲切会见盛红生教授并就未来的进一步合作进行了深入讨论。参加会见的有人文学院党委书记崔彬、院长郑莉、副院长杨国庆和侯博文、办公室主任周春英、系主任袁雪以及副教授刘久。

  盛红生是海政法学院国际法教授,博士生导师。受中国政府派遣,任联合国驻刚果民主共和国维持和平特派团(MONUC)军事专家2005年被联合国秘书长特别代表委任为“刑事案件独立调查委员会”主席主持调查国际刑事案件。2011年被浙江省人民政府聘为“钱江学者”特聘教授。

学术交流之后,由人文学院的两名研究生同学担任引导员,热情带领盛红生教授参观学校近年来建设成果,两位引导员详细地介绍了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办学理念,带领盛红生教授重点参观了校园文化建设、环境建设、特色课程等内容领略了军工纪念馆、船舶博物馆等多个校内特色建筑。参观结束后,盛红生教授对哈尔滨工程大学近年来取得的成绩赞叹不已。

67日晚7时,盛红生教授以《二战后国际法体系演变与中国角色为题,于主楼N301教室进行了一场学术报告。本次报告由人文学院刘久副教授担任主持人,人文学院部分师生参与讲座。本次报告也是哈尔滨工程大学70周年校庆系列学术讲座之一

讲座中,盛红生教授战后国际法体系的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影响作为切入点,分为三个角度阐释观点,并且由前两个角度的铺垫深入分析了战后国际法体系的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影响。随后,他将国际法体系与中国视角进行转换,引出了中国对战后国际法体系的贡献,并着重讲述了中国与国际法体系的三种互动模式,具体表述为主动适应性、矛盾对抗性以及调整协调性。然后,他指出了中国成为国际法体系发展的建设性力量,并对于如何培养高水平国际法人才和中国成为建设性力量的路径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为了方便在场师生理解,盛红生教授为大家找出当时他在国外就职时的照片和国外视频,以此为基础向师生们阐述自身的观点。之后,他还推荐了相关书籍,方便大家学习阅读。

在最后的交流环节中,在场师生就当今俄乌战争和国际法相关问题,向盛红生教授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对此,盛红生教授一一作出了细致、全面的回应,并且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加深了师生们对于本次报告的记忆。经过本次报告,在场师生表示受益匪浅,对国际法和中国之间的关系有了更全面的认知。活动在欢快热烈的气氛中圆满落幕